随着各地疫情“阴转阳”现象陆续增多,常年的需求规律再次被打乱。东北产区大豆现货流通价格日益下行,苏、鲁、豫、皖产区现行价格难以立足,春节后的3月份不排除有较大幅度的下行趋势。
进入农历腊月,豆制品加工峰值本应体现,但随着各地疫情“阴转阳”现象陆续增多,常年的需求规律再次被打乱。东北大豆产区国储收购计划很快进入尾声,产区主体期待黑龙江省级储备给予行情一定支撑,但拟以竞价形式收购,令经营者大跌眼镜。
东北产区大豆现货流通价格日益下行,而且输出量进一步下降,新一轮大雪过后,各地贸易商收购缺乏信心,持仓量大幅下降。东北豆流入需求端的价格大幅低于关内豆行情,苏、鲁、豫、皖产区现行价格难以立足,春节前跌幅虽不明显,但节后的3月份不排除有较大幅度的下行趋势。
受疫情影响,自新季大豆上市后,国内大豆消耗量低于常年同期近一半,加上面积增、单产增、总产增,东北产区压力集中后移,入市主体较少,而且收购价格不断下调。期货豆一行情跌势超前,使得贸易商收购始终比较谨慎,没有订单基本不愿建仓。豆农欲变现,只得顺应市场价格。 国储在各地的收购进度较快,许多库在接近完成计划的同时,一直下调价格。12月26日起,大杨树直属库有限公司红彦分公司达标净粮入库价下调至5500元/吨,并要求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%,蛋白含量小于38%的达标粮入库价则为5380元/吨。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克山粮库有限公司现在执行的标准和价格则为:蛋白大于或等于39.5%的入库价为5520元/吨,蛋白小于39.5%、大于或等于38.5%的入库价5460元/吨,蛋白小于38.5%、大于或等于38%的入库价则为5460元/吨。 黑龙江金谷丰粮食有限公司入市后,蛋白大于或等于39.5%的达标粮入库价为5500元/吨,蛋白大于或等于38.5%、小于39.5%的达标粮入库价为5460元/吨,蛋白大于或等于38%、小于38.5%的入库价则为5420元/吨。 北京京粮油脂有限公司下辖的6家收储库,根据不同的蛋白含量,定价在5440~5620元/吨之间。 不仅各入市主体收购价格每周都有下调,持续拍卖的国储陈豆底价也不断下跌。12月23日,中储粮购销双向竞价交易会计划拍卖和采购3.3302万吨,本轮新豆采购价为5550元/吨;陈豆销售底价为5350元/吨,比上一轮底价下调50元/吨,其结果以全部流拍告终。12月26日,中储粮购销双向竞价交易计划33302吨,全部流拍。底价绥棱、嫩江红彦、哈尔滨阿城、七台河双河、尼尔基、呼伦贝尔阿荣分公司购5500元/吨、销5300元/吨,本次底价下调了50元/吨。自9月下旬以来,国储陈豆拍卖底价累计下跌幅度高达800元/吨;而收新豆入库价与上半年市场流通主流行情相比,跌幅也高达700~800元/吨。 各类收购主体在价格不断下跌的过程中,入库车辆仍然不见减少,充分说明了粮源流向狭窄。人们期待已久的黑龙江省级储备收购于上周发出公告,拟以竞价形式收购,令经营者大跌眼镜。本来期望省级储备收购能够给行情带来一定支撑,未曾想采取“就低不就高”的竞价举措,只能适量减少粮源压力,对整体行情缺乏实质性支撑。 东北毛粮收购价全面下调,优质类粮源以5200~5300元/吨占主流,低蛋白粮源收购价4900~5000元/吨,蛋白含量39.5%~40.5%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在5560~5640元/吨之间,黑龙江东部区域同类粮质豆源装车价5400~5500元/吨,优质高蛋白或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5680~5720元/吨,各区域出货量陆续下降。 疫情管控放开后,“阴转阳”成普遍现象,各地人员流动减少,虽然东北豆价格大幅下行,但市场采购进一步萎缩,节前时间较短,终端经营商基本不考虑为节后备货,本周后期豆源流通将表现停滞。 东北豆价大幅下跌,使得关内大豆质价优势全面丧失,流入市场后二者的价差逐渐拉大。因疫情影响,南北产区流通均表现迟滞,关内产区虽没有表现大幅下跌,但各地有价无市的局面日益显现。随着疫情“转阳”群体大幅增加,各地收购网点关门歇业者占一半以上,区域间仅有小部分商户持仓量偏多,而且均为初期高价入库豆源;绝大部分商户一直比较谨慎,持仓量不明显。 河南漯河、许昌、周口等地停收的商户占60%,但各类商户均有三四车货源,只要有需求对象,疫情已不影响外发。区域间价差缩小,普通筛粮主流装车报价6160~6240元/吨,双比重筛粮6260~6300元/吨占主流。正常营业网点在小幅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,对质量把控也较严格,自上周起,外发量日益减少。 安徽阜阳太和以及亳州涡阳、利辛收购商停收者占一半,收购价下调60~80元/吨,普通筛粮装车价6180~6240元/吨,双比重筛粮装车价6260~6300元/吨;淮北刘桥、铁佛双比重筛粮装车报价6300~6360元/吨;宿州埇桥、灵璧、泗县装车报价6260~6340元/吨。各地流通量小,收购主体失去增仓信心。 山东济宁金乡、鱼台、汶上、梁山以及菏泽、东营等豆区,同样因疫情收购网点停收较多,部分区域收购价下调40~60元/吨;优质类商品豆装车报价6400~6500元/吨,普通“杂豆”主流装车价在6280~6320元/吨之间,各地出货平淡。 江苏南通、盐城、淮安等地“..白”装车报价7300~7360元/吨,“翠扇”“腐豆”装车报价7160~7260元/吨,“黑脐王”主流装车价在7100~7160元/吨之间。各区域出货量较低,收购商谨慎心理上升,大多不愿留较多粮源过节。 长江流域豆区的皖南安庆、华阳河农场和毗邻的鄂东黄梅、武穴囤积货源较多,由于前期收购价较高,部分商户有掺兑河南豆源的现象。许多网点装车报价6300~6400元/吨,已进入亏损状态,但流向销区的数量仍然较低。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天门、沙洋、钟祥、京山和长江上下游的公安、石首、监利等地,“杂花豆”也因部分商户掺兑河南或安徽豆,影响总体行情,加上需求清淡,主流装车报价在6600~6760元/吨之间;“早熟537”和“冀豆12”主流装车价分别为7300~7400元/吨和7200~7360元/吨,视不同质量而论。至上周中期,各区域各类粮源外发量均较少,部分商户依然持有前期高价粮源,欲出货却亏损,春节前出货时间不多,粮源后移风险加剧。 曾经的因疫封控,导致大豆消耗量大幅低于常年同期50%,现在全面放开后“阴转阳”呈暴发势头,流动人员更加减少,餐饮、食堂等聚集性场所虽全面放开,但多呈“半遮半掩”状态。各种蔬菜价格较低,肉、蛋、禽邻近春节不涨反跌,居民生活取材优越,对豆制品的需求明显下降。 许多豆制品加工商“转阳”后不得不停止加工;部分大型加工企业出现职工间相互交叉感染,生产、配送人员短缺,限产、停产占较大比例;部分商超出现豆制品断供现象。各地常年同期消耗的峰值削弱,南北产区粮源集中后移,加之进口大豆到港量日益增加,分销价逐步下跌,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。进口转基因大豆天津、青岛港散粮装车价已回落至5360~5380元/吨;进口豆价格“踩着”东北豆行情,东北豆的价格优势将逼着关内豆减量消耗。至上周末,东北与关内同类粮质的商品豆流向长江以南的价差已拉大至300~400元/吨,关内各区域价格优势缺失;大型企业和南方市场经营商未来选择面广,不同类粮源价格相互制约。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,加上春节假期,终端将有20天休市期,预计明年一季度末,国产豆行情将出现明显跌势。(原文刊登于2022年12月27日粮油市场报A03版)
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
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